长得稀奇古怪的金鱼,都是怎么来的?
年关将至,不论是超市中循环播放的《恭喜发财》,还是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的“福”字或春联,都能迅速让你放松劳累了一年的身心,安心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到来。在众多年味儿的代表物品中,给我印象最深的总是一个“大胖小子怀抱一条大金鱼”的年画。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想:小朋友竟可以这么丰满?金鱼还可以长这么大?
中国传统年画《鱼水千年合》。图片:东方IC
美味的小鱼
后来,随着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,谜底才逐渐解开——大胖小子抱金鱼的年画寓意“丁财两旺,年年有余”。大胖小子是传统中国父母眼中孩子的圆满形象,而金鱼如果按真实比例来画,未免太过小气,所以得把它画得大些。
金鱼出现在年画中并被赋予了如此美好的寓意,足以说明金鱼在国人心中的地位。比起年画,大大小小的水族缸应该是人们接触金鱼最多的地方。没人会不喜欢这种色彩鲜艳、体型各异且形态优雅的小鱼。不过,当你在欣赏金鱼的时候,是否思考过,这种经人工培育和饲养小家伙到底从何而来,它们原始的野生始祖又是哪一种鱼类呢?
美丽的金鱼。图片:Pixabay
红色或金色的鳞片是金鱼的主要特征之一,我们或许可以以此为线索,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一些蛛丝马迹。纵览史料,无论是南梁任昉的《述异记》中记载晋朝桓冲游庐山遇见的“赤鳞鱼”、南齐肖锐的《高僧传·释昙霁传》记载的“赤鲋”、还是南宋陈耆[qí]卿的《嘉定赤城志》中的‘金银鲫鱼’、清朝屠粹忠的《三才藻异》中记载的“朱衣鲋”,都将线索指向了鲫鱼(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)。鲫鱼这种相貌平平,在中国随处可见的淡水鲤形目鱼类,会是金鱼的祖先吗?
北宋刘寀[cài]《落花游鱼图》中描绘的金鱼 图片:刘寀 / wikipedia
时间来到了20世纪。在此,一系列关于金鱼来源的科学验证,将彻底揭开金鱼身世的谜题。早在1928年至1934年间,我国著名动物学家、金鱼遗传学家陈桢教授就利用金鱼杂交实验得出了初步结论: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进行杂交,而且杂交的后代均有正常生殖后代的能力;1959年,陈桢教授的弟子、遗传学家李璞比对了金鱼和鲫鱼在胚胎发育上的特征,发现金鱼和鲫鱼的胚胎不仅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完全相同,而且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,发育的速度也相同;在此之后,一系列包括组型分析、同工酶电泳在内的生化、分子实验相继展开。
所有实验的结果均清楚地表明:在分类学上,金鱼与鲫鱼为同一个物种,金鱼正是由野生鲫鱼经多年的人工选育演化而来的。
金鱼的进阶之路
从当年晋朝人桓冲于庐山下的惊鸿一瞥,到现今经培育发展出的数百种不同品种,金鱼已经走过1000多年的时间。它是如何从自然界中鲫鱼银灰色的形态,逐渐蜕变成美丽的金鱼呢?
银灰色的鲫鱼炖成的鱼汤……啊不对放错图了,下一张!图片:雪梨
银灰色的鲫鱼。图片:Wikipedia
鱼类的种种颜色,主要是由真皮层中的色素细胞根据不同的数量和排列呈现的,它们包括黑色素细胞、红色素细胞、黄色素细胞及虹彩细胞。在同个物种内,颜色通常是稳定的。但是,当遗传物质或环境发生了变化,鱼类的肤色就有可能随之变化。所以,桓冲在庐山见到的“赤鳞鱼”,很可能是突变导致的黑色素消失的鲫鱼个体。
一条已经显示出明显的金鱼特征的银鲫。图片:George Chernilevsky / Wikipedia
鲫鱼银灰色的体色,是鲫鱼保护自己不被水鸟和大型肉食性鱼类捕食的隐蔽色。而当体色突变,红色或金色的突变个体就变得非常显眼。
它们的苦日子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转机。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后,人们的活动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。佛教戒杀生,人们因此开始有释放被捕动物的做法,叫做放生。罕见的金色鲫鱼自然更是放生的对象。最早的放生行为在南朝的梁便开始了。而后,为了更好地放生,唐朝时期更是修建了专门的放生池。此时的金鲫鱼,除了体色外,与野生的鲫鱼并没有不同。唐朝至北宋末年放生池生活时期,称为金鱼家化史的半家养时期。
从官宦之宠,到平民之乐
到了南宋时期,家养时期才正式开始。处在被金占领大半江山背景下的宋高宗赵构,选择迁都临安偏安一隅。他在临安建造宫殿、御花园,并建造大石池放养金鱼。除了皇帝赵构,南宋的一大批官僚也有造池养金鱼的嗜好。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爱好,还应运而生了“鱼儿活”这一专门从事养鱼的职业。
这个时代的金鱼,因为养在池中,得到悉心照顾的同时避免了与野生鲫鱼杂交。而且因为“鱼儿活”,变异性状一旦出现便会被特意保留,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了人工选择。在金鱼的池养时代,金鱼出现了白色和花斑两种花色。
花斑的金鱼。图片:Pixabay
在那时,修一口大池子似乎是养金鱼的入门操作,只有当时的大官僚和大地主等阶级才有如此财力。想养金鱼的普通人只好穷则思变。恰好金鱼个头都不大,在盆子里、水缸中养个两三尾也行得通。于是,在明朝之后,金鱼的家化过渡到了家家可养的盆养时代。
这是金鱼家化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在这个时期,金鱼的外形发生的重大的改变,诞生出了许多新的品种。这其中原因,陈桢教授做过一些总结:一是金鱼由池养改为盆养的过程中,空间变小,鱼体的活动受到限制。因此体型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;二是大量的养鱼让金鱼的数量增加,变异个体也增加了;三是盆养金鱼使人和金鱼距离更近了,更容易仔细观察和辨别金鱼,方便发现新的金鱼品种;最后,当时的人们已经有意识选择好的品种,养在盆中进行育种。
现在的家养金鱼通常使用的也是小缸。图片:Larry Michael / NPL
在金鱼的盆养时代开始的短短百年时间里,原本体型侧扁适宜快速游动的典型鲫鱼体型,在环境压力及人们无意间的选育下已经逐渐跑偏,向着不同的方向绝尘而去。它们有的背鳍消失;有的尾鳍出现了双尾;有的眼睛肿成了包……在这个时期里,出现了五花、双尾、双臀、长鳍、凸眼、短身等品种。也正是这个时期,金鱼首次传入日本(1502),并于1611年前后被运往葡萄牙。17世纪末,中国金鱼传到英国。
到了1848年以后,金鱼的家化进入到了有意识人工选择时代。当时的人们,不仅知道选鱼,还知道了选种的重要性。人们将具有优良形状的金鱼保存作为亲鱼以产生后代,并不断在后代中挑选优良的个体。经过不断的选育,金鱼的品种持续增加。在70余年的时间里,出现了墨头晴、狮头、鹅头等10个新品种。在这个时期,金鱼传到了美国(1874年)。
19世纪中期饲养着金鱼的玻璃水族缸。图片:Shirley Hibberd/ Wikimedia
在有意识的人工选择时代之后,人们又利用不同品种进行了品种间的杂交,以培育新的品种。在新的培育方法的帮助下,金鱼品种真正进入到了“百花齐放”的阶段。自1925年至今,金鱼的品种超过了330多种。
同为金鱼,形态各异
如此之多的金鱼种类,给众多金鱼爱好者提供了不少选择的空间。不过,众多的金鱼品种可能会让初入门的新手眼花缭乱。不过不用担心,各个品种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。总的来说,金鱼可以根据体型、眼是否为水泡眼和背鳍的有无将金鱼分为草种、文种、龙种和蛋种。接着再根据不同性状的组合,进一步区分不同的品系。
草种金鱼
草种金鱼体型修长,且身体较扁,与野生鲫鱼相同。
红草金鱼 图片:fineartamerica.com
文种金鱼
文种金鱼俗称文鱼,体型凸圆,头小嘴尖,具有背鳍。因体型像汉字“文”而得名,看下图或许更清楚:背鳍是“文”字上边的一点,身体是“文”字横与撇和捺交叉的部分,垂下的腹鳍和尾鳍是“文”字伸出的撇和捺。
一个大写的文!Bruno Cavignaux / Biosphoto
龙种金鱼
龙种金鱼体型与文种金鱼类似,但眼睛突出,像传说中龙的眼睛,故被称为龙种金鱼。
是谁的目光锁定你。图片:Takao Otsuka / Nature production
蛋种金鱼
至于蛋种金鱼,则身体短圆,背鳍消失,酷似一枚鸡蛋,被形象地称为蛋种金鱼。
一枚金黄的荷包蛋。Hector Cabrera / Flickr
金鲫鱼自唐朝半家养时期被放入放生池接受人类庇护的那一刻,它们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与野外环境下的鲫鱼全然不同的演化道路。一千多年,在物种演化的时间尺度上不过转瞬之间,而经人类培育的金鱼,却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在人类的期许下,它们被赋予了更鲜艳的体色、加倍的尾鳍、头部的肉瘤、肿起的水泡眼……这些本该被自然淘汰的性状,却在人类建造的水族缸中得以保留。
人工选育的水泡眼金鱼。Bruno Cavignaux / Biosphoto
顶着肉瘤的金鱼。图片:Ryu Uchiyama
人们在种类繁多的金鱼身上获得了许多快乐,但我们无法从金鱼身上得知它的喜怒哀乐。科学已经证实,金鱼的记忆远远不止7秒,但有时我还是忍不住想骗自己——“鱼的记忆只有7秒,7秒之后它就不会记得曾经的事情了,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变成崭新的开始。所以,在那一方小小的鱼缸里面,它永远不会觉得无聊。”
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13篇文章,来自物种日历作者@Sundayhao。
美丽的小鱼们
本文来自果壳,欢迎转发
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@guokr.com